太极交流
您的位置:主页 > 太极交流 >

杨式太极拳套路的三次变革

时间:2019-11-08   所属栏目:太极交流   点击:134次

杨式太极拳套路的三次变革

提交时间:2018-12-25 点击次数:174

庞大明

 

太极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养生、保健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击术的实践应用也逐步受到武术爱好者的青睐,所以,太极拳爱好者人数逐年上升,人们对习练太极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杨式太极拳目前普及面最广,习练者最众,有关杨式太极拳108势、81势和85势套路之异同,姿势之区别等问题咨询者较多,在2015邯郸市太极拳学会高峰论坛上就这些问题做过专题研讨和详细地阐释,按照与会者的要求,将其整理成文稿供大家研究。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陈式太极拳套路分为十三节,故名太极十三势,每势是由不同数量的动作组成。就是说,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结构是:“套路”是由“势”组成的,“势”是由“动作”组成的。

 

杨禄禅(1799—1872)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为了易教易学,将太极十三势套路改为太极一百单八势套路,而每一势都有其名称。比如:“揽雀尾”、“单鞭”。同样,每个动作也有各自的名称。比如:“揽雀尾势”是由“左掤”、“右掤”、“扌履”、“挤”、“按”五个动作名称组成,当在套路中重复出现这个“势”的名称时,学者自然而然就知道怎样做了,只是记一下“套路”中“势”的名称顺序而已,这样易教、易学、易记、易练。为日后杨式太极拳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杨式太极拳套路的结构和陈式太极拳套路结构相同,“套路”是由“势”组成,“势”是由不同数量“动作”组成的。

 

陈式太极拳为太极十三势,是因陈式太极拳有《十三势行工法》,所以,陈式太极拳将套路分为十三节,名十三势,内蕴十三势行工法。又因十三含八卦、五行,八五得十三,故以十三为口彩,名曰:太极十三势。

 

杨禄禅将陈式太极十三势演化为太极一百单八势。一百单八势是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之和,故以一百单八为口彩,名曰:一百单八势太极拳,或称108势太极拳。后人称其为“杨式太极拳老架”。

 

一、杨式108势太极拳亦称一百单八势太极拳或称杨式太极拳老架套路名称定谱

 

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套路与陈式十三势太极拳套路的名称顺序大体相同。陈式太极拳套路连续打两遍为一圈,回归原位。而杨式太极拳套路改为打一遍,而一遍套路中含几个圈,回归原位。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不但在套路上做了修改,在名称上也做了一些改动。比如:第一势为“无极势”,而最后的108势为“合太极”,“合太极”也就象征着回归到“无极势”了。再如:第二势为“起势”,而倒数第二势的107势为“收势”,这一起一收也象征着一圈。杨式108势太极拳名称如下:

 

1、无极势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右手挥琵琶 6、提手 7、白鹤亮翅 8、左搂膝拗步 9、左手挥琵琶 10、左搂膝拗步 11、右搂膝拗步 12、左搂膝拗步 13、左手挥琵琶 14、左搂膝拗步 15、进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披身 18、十字手 19、抱虎归山 20、揽雀尾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倒撵猴 24、斜飞势 25、右手挥琵琶 26、提手 27、白鹤亮翅 28、左搂膝拗步 29、(大)海底针 30、左扇通背 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高探马 38、小擒拿 39、抹眉红 40、右分脚 41、小擒拿 42、抹眉红 43、左分脚 44、转身蹬脚 45、践步栽捶 46、翻身二起 47、左打虎势 48、右打虎势 49、回身右蹬脚 50、玉女捧金盘 51、双峰贯耳 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 55、如封似闭 56、披身 57、十字手 58、抱虎归山 59、揽雀尾 60、斜单鞭 61、野马分鬃 62、揽雀尾 63、单鞭 64、右扇通背 65、左玉女穿梭 66、右玉女穿梭 67、左玉女穿梭 68、右玉女穿梭 69、揽雀尾 70、单鞭 71、云手 72、单鞭 73、下势 74、左金鸡独立 75、右金鸡独立 76、倒撵猴 77、斜飞势 78、右手挥琵琶 79、提手 80、白鹤亮翅 81、左搂膝拗步 82、(小)海底针 83、左扇通背 84、转身白蛇吐信 85、进步搬拦捶 86、上步揽雀尾 87、单鞭 88、云手 89、单鞭 90、高探马 91、穿掌 92、单摆莲 93、进步指裆捶 94、上步揽雀尾 95、单鞭 96、下势 97、上步七星 98、退步跨虎 99、前扫堂 100、双摆莲 101、弯弓射虎 102、弯弓射雁 103、进步搬拦捶 104、如封似闭 105、披身 106、十字手 107、收势 108、合太极

 

二、杨式81势太极拳亦称杨式传统太极拳套路名称定谱

 

杨式太极拳到第二代花开两枝。一支以杨禄禅次子杨班侯为代表,一支以杨禄禅季子杨健侯为代表。

 

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班侯(1837-1892)继承了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老架系列拳架,先在清军中任教官,由于训练士兵业绩显赫被提升为武德骑蔚,戴蓝翎(正五品)。后因历史原因,正值而立之年就解甲归田,因回故里后不以授拳为业,所以杨班侯对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老架套路未加改动,原汁原味的传承了下来,人们除称这套系列拳架为“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或“杨式108势太极拳”外,还习惯称这套系列拳架为“班侯太极拳系列拳架”,亦称“杨式太极拳老架”。

 

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1839—1917)一直以教拳为业,由于杨健侯时代火兵器的出现,武术在军队、保镖、看家护院这些行业中的地位逐渐削弱,人们学练武术由原来为一门行业技能转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或健身为目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继承《太极十三势行工法》的基础上,对杨式108势太极拳拳架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将难度较大的套路和动作删除,使原来15个套路简化为5个套路,由原来的108势简化为81势。这5个套路分别是:81势太极拳虚腿拳架、81势太极拳实腿拳架、37势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这套系列拳架被人称为“杨式81势太极拳”或称“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因杨健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使世人所称道,所以,杨健侯时期杨式太极拳在社会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杨式81势太极拳之内涵:杨式太极拳在用法上讲究“一手出三手,三手变九手,九九八十一手”,又合“九宫八十一步量天尺”之数,故以八十一为口彩,名曰:“杨式81势太极拳”亦称“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

 

杨健侯为使拳势合81之数,除在108势中删除一些难度较大的势之外,还采取拳势合并、隐含等措施。如:将“践步打捶”、“翻身二起”等删除;将“右手挥琵琶”与“提手”合并,名曰:“提手上势”、将“高探马”与“穿掌”合并,名曰:“高探马带穿掌”等;将“小擒拿”、“抹眉红”隐含在“左右分脚”中、将“弯弓射雁”隐含在“弯弓射虎”势中等。杨健侯中晚期在社会上传授的就是这套81势太极拳,杨澄甫早中期在社会上也是传授的这套81势太极拳,所以,这套81势太极拳在建国前流传较广。陈薇明于1925年撰写的《太极拳术》,山东省国术馆于1929年撰写的《太极拳讲义》,杨澄甫于1931撰写的《太极拳使用法》、1934撰写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吴志青1940年撰写的《太极正宗》,吴孟侠1958年撰写的《太极拳九诀81式注解》等都是81势太极拳。杨式81势太极拳名称顺序如下:

 

1、预备式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6、左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左右搂膝拗步 9、手挥琵琶 10、进步搬拦捶 11、如封似闭 12、十字手 13、抱虎归山 14、肘底看捶 15、左右倒撵猴 16、斜飞式 17、提手上势18、白鹤亮翅19、左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21、扇通臂 22、转身撇身锤 23、进步搬拦捶 24、上步揽雀尾 25、单鞭 26、云手 27、单鞭 28、高探马 29、右分脚 30、左分脚 31、转身蹬脚 32、左右搂膝拗步 33、进步栽捶 34、翻身白蛇吐信 35、进步搬拦捶 36、右蹬脚 37、左右打虎 38、回身蹬脚 39、双风贯耳 40、左蹬脚 41、转身蹬脚 42、进步搬拦捶 43、如封似闭 44、十字手 45、抱虎归山 46、斜单鞭 47、野马分鬃 48、揽雀尾 49、单鞭 50、玉女穿梭 51、揽雀尾 52、单鞭 53、云手 54、单鞭下势 55、金鸡独立 56、左右倒撵猴 57、斜飞势 58、提手上势 59、白鹤亮翅 60、左搂膝拗步 61、海底针 62、扇通臂 63、转身撇身捶64、进步搬拦捶 65、上步揽雀尾 66、单鞭 67、云手 68、单鞭69、高探马带穿掌 70、十字腿 71、进步指裆捶 72、上步揽雀尾73、单鞭下势 74、上步七星 75、退步跨虎 76、转身摆莲 77、弯弓射虎 78、进步搬拦捶 79、如封似闭 80、十字手 81、收势

 

三、杨式85势太极拳亦称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套路名称定谱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1883—1936)早中期在社会上传授的就是其父杨健侯修订的杨式81势太极拳传统系列拳架,到1934年由杨澄甫口述,郑曼青整理撰写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出版后,杨澄甫才在杨式太极拳传统系列套路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定型,将太极拳81势改为85势。

 

杨澄甫为使拳势合85之数,将81势太极拳的第2势增加一个“起势”,第10势增加了一个“左搂膝拗步”,第54势、第73势的“单鞭下势”拆分为“单鞭”、“下势”两势,就形成了85势。81势太极拳的第34势有时称“转身白蛇吐信”,有时称“转身撇身捶”,在85势太极拳套路中名称固定为“转身撇身捶”。81势太极拳中的第63势有时称“转身白蛇吐信”,有时称“转身撇身捶”,在85势太极拳套路中名称固定“转身白蛇吐信”。

 

杨澄甫修改定型的85势太极拳系列拳架为:85势太极拳虚腿拳架、85势太极拳实腿拳架、三十七势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门内传人除将杨澄甫这套系列拳架称为杨式85势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之外,还习惯称其为杨式太极拳“老五路”,因为散手分上手和下手,所以也有人把这套系列拳架称为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澄甫晚期教授就是这套杨式85势太极拳,他早中期的一些徒弟及学生也有很多将练81势太极拳改练85势太极拳的,所以现在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大都是杨式85势太极拳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有的地区杨式85势太极拳虚腿拳架流行较为广泛,而有的地区杨式85势太极拳实腿拳架流行较为广泛。

 

杨式85势太极拳之内涵:杨式太极拳中含盖了太极文化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四节气中的85个字,故以此数为口彩,名曰“杨式85势太极拳”,也称“杨式太极拳定型套路”,同时,又称八五势太极拳,八五得十三,故,暗合太极十三势。杨式85势太极拳名称顺序如下:

 

1、预备势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马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转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左右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传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杨禄禅由陈式十三势太极拳演化为杨式一百单八势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架)定谱,到第二代传人杨健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杨式108势太极拳简化为杨式81势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在继承其父的太极拳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正完善,将杨式81势太极拳定名为杨式85势太极拳,或称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杨澄甫将其定名为“定型拳架”,就是说杨式太极拳拳架定型不再修改了。所以,目前在社会上习练杨式太极拳者大都是杨澄甫的“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即“杨式85势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不但在108、81、85数字上有特定的内涵,其套路也是在遵循太极文化原理的基础上编排的。杨式太极拳套路的结构是:“套路”是由“势”组成的,“势”是由不同数量“动作”组成的。只有认识了杨式太极拳,了解了杨式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学习杨式太极拳,继承杨式太极拳,推广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名称经过杨禄禅、杨健侯、杨澄甫三代太极拳宗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继承《太极十三势行工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使杨式太极拳动作舒展大方,简洁易学,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防身自卫于一体,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世人所称道,所以,杨式太极拳成为当前传播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习练者最众的武术运动项目。

 


上一篇: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下一篇:听劲与懂劲的力学知识